2006年6月16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爱心在花蕾中绽放
实习记者 姚力

  “喂,是张校长吗?”电话里传出羞涩而稚嫩的声音,“我想资助两位家庭贫困的同学……”
  6月13日下午,磐安县玉峰小学校长张华良接到一位陌生小朋友的电话,他在惊喜之余满口答应了对方的要求。
  打电话的小孩子叫羊孙飞,是富阳市永兴小学五年级的学生。6月6日,羊孙飞在家中阅读《浙江法制报》时看到了报社向贫困学生献爱心的报道,他被深深吸引住了,迫不及待地想参与这项公益活动。
  据了解,羊孙飞生长在一个条件优裕的家庭,父亲办了一家造纸厂,但他从小就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,把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存起来,并表示将来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  6月13日上午,记者赶往富阳市永兴小学。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,满面通红的羊孙飞说:“我看了法制报,才知道在山区还有很多生活、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的同学,但他们还是刻苦地学习。而我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那么好,应该帮助他们。”
  6月6日下午,羊孙飞趁大人不在时,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,只见里面有一百元的,也有一元、五毛甚至几分的硬币,数了又数,一共是320多元。他立即把钱装进了信封,写好了地址,准备寄往磐安县玉峰小学。爸爸回家看到后就问:“这钱寄哪里去啊?”羊孙飞不肯透露自己的秘密,只说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爸爸告诉他,现金是不能用信封寄的。“这该怎么办?”羊孙飞急了,只好把自己准备资助贫困同学的事情说了出来。父亲笑着表扬了他。
  好事一定要亲手做才更加有意义。第二天,羊孙飞想出了一个“万无一失”的好主意,他给报社打了求助电话,请报社的叔叔帮忙牵线与玉峰小学的同学结对助学。报社的工作人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,马上与磐安县玉峰小学的张校长进行了联系。可钱还不够,羊孙飞向父母借了270多元,说以后通过家务劳动“赚钱”归还。就这样,他凑足了600元,赶紧跑到邮局把钱汇给报社,请报社的叔叔、阿姨转交给两位贫困同学。
  羊孙飞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:“我希望与4年级的同学结对,一个男的、一个女的,最好活泼一点的,以后跟他们通信,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,一起进步。最好大家一起考上大学,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。”